hand holding a jar of yogurt

益生菌與補給品-血糖健康

益生菌與補給品-血糖健康

在現代生活中,維持穩定的血糖對於預防慢性疾病、維護整體健康相當重要。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的調整固然是管理血糖的關鍵,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益生菌和補給品也對血糖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研究顯示,特定的益生菌菌株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胰島素阻抗,並支持腸道健康,進而有助於穩定血糖。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益生菌如何幫助管理血糖,以及補給品如何在促進血糖健康中發揮作用。

這裡,我們將介紹一些對血糖管理有效的益生菌,以及如何將它們融入日常生活來提升血糖健康。無論你正處於糖尿病前期、已有血糖波動,還是單純希望預防血糖問題,瞭解益生菌的作用都能成為你管理血糖健康的利器。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也稱為胰島素敏感性受損,發生在肌肉、脂肪和肝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再有效時。這意味著這些細胞無法有效地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導致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以降低血糖。正常情況下,這個過程是這樣運作的:

  1. 身體將食物分解成葡萄糖,這是主要的能量來源。
  2. 葡萄糖進入血液,促使胰臟釋放胰島素。
  3. 胰島素幫助葡萄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細胞,用於能量或儲存。
  4. 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減少時,胰臟停止分泌胰島素。

在胰島素阻抗的情況下,這個過程被打亂了。細胞無法正確對胰島素作出反應,導致血糖升高。胰臟會補償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導致高胰島素血症。只要胰臟能跟上增高的胰島素需求,血糖可能仍保持在健康範圍內。然而,如果細胞變得對胰島素過於抵抗,可能會導致長期的高血糖(高血糖症),最終導致糖尿病前期和第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不僅與第二型糖尿病相關,還與肥胖、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症候群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有關。

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的區別

了解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和不同類型的糖尿病之間的區別相當重要:

  • 胰島素阻抗:任何人都可能暫時或長期發展出胰島素阻抗。長期的胰島素阻抗如果未得到治療,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然後是第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標準。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有一定程度的胰島素阻抗。如果不進行干預,糖尿病前期可能會進展為第二型糖尿病。
  • 第二型糖尿病(T2D):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發生在胰臟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身體對胰島素的抵抗性增強,導致血糖升高。
  • 第一型糖尿病(T1D):與第二型糖尿病不同,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胰臟中的胰島素製造細胞。第一型糖尿病並非由胰島素阻抗引起,儘管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
  •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懷孕期間出現的一種暫時性糖尿病,原因是胎盤荷爾蒙引起的胰島素阻抗。通常在分娩後會恢復正常。

醫療保健提供者經常使用糖化血紅蛋白(A1c)血液測試來診斷糖尿病。A1c 測量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血糖:

  • A1c 低於 5.7%:正常
  • A1c 介於 5.7% 至 6.4% 之間:糖尿病前期
  • A1c 高於 6.5%:表示第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可以影響任何人,並且可能在發展為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之前不呈現症狀。臺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4. 胰島素阻抗如何影響身體

胰島素阻抗的發展導致胰臟為了維持正常的血糖而增加胰島素的產生(高胰島素血症)。高胰島素會導致體重增加,這反過來又加劇了胰島素阻抗。這個循環會對身體產生重大影響,包括:

  • 高胰島素血症:血液中高胰島素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包括增加脂肪儲存和體重增加。
  • 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症候群的關鍵特徵,這是一組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症狀。代謝症候群的特徵包括:
    • 血糖升高
    • 高三酸甘油酯
    • 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
    • 高血壓
  • 心血管健康:胰島素阻抗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風險相關。可參考:益生菌與膽固醇文章

在早期階段,胰島素阻抗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然而,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會出現高血糖(高血糖症)的症狀,包括口渴增加、頻繁排尿、飢餓感增加和視力模糊。如不進行干預,胰島素阻抗可能惡化,導致一系列代謝和心血管健康問題。

益生菌與胰島素阻抗:簡單指南

益生菌如何幫助改善胰島素阻抗

益生菌是有益於腸道健康的細菌。有些益生菌可以通過影響炎症、腸道屏障功能和代謝等因素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出處

益生菌菌種 對胰島素阻抗的作用
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降低胰島素阻抗,改善胰島素信號傳導。
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代謝性內毒素血症。
瑞特里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改善腸道屏障功能,減少體重增加,改善血脂狀況。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炎症標記,效果可媲美抗糖尿病藥物。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改善血脂狀況和炎症標記(與動物雙歧桿菌結合使用)。
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炎症標記。
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改善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
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改善葡萄糖和脂質代謝。
雙歧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對胰島素敏感性產生積極作用(與乳桿菌菌株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