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試管嬰兒((IVF)的過程,不少婦女會遇到兩種「被退貨」的可能性:有可能是當週期卵數量 (AFC) 不好,或是植入前內膜養得不夠厚。卵的數量跟品質在之前文章有提到,可以先去參考內文。針對內膜如何養成,如何養好,這篇文章從最基本的飲食與生活型態,用最有科學依據的方式來推薦需要養內膜的姊姊妹妹們的有效撇步。
我們先討論一下內膜的由來…
其實在我們月經來時,那就是我們跟內膜說 bye bye 的時候。正好就是飲食跟生活作息就可以reset 或重啟的黃金時期。一般來說,有些女生在經期會很想吃甜的,但很抱歉…糖類食物對身體就是害處大於好處,會讓身體發炎並讓賀爾蒙不穩定。如果你已有子宮內膜異位炎,或是內膜本身養不起來,那請你放下手邊的巧克力跟軟糖,更不要碰任何甜的手搖飲。
經期的過程就會剝落之前的內膜,也就是為何子宮鏡要在經期來的第 5-10 天做,因為退去之前內膜的子宮是最清楚可以看到子宮真實的內壁。所以如果有瘜肉,那時候看是最準的。因為內膜的樣子跟瘜肉有時候還蠻接近的(就是凹凸不平)。
那到底是什麼讓你的內膜養不起來呢?
正常內膜要靠充足的雌激素形成,黃體素則是讓內膜是適合受精卵居住的。雌激素及黃體素就是在做蹺蹺板一樣,讓你的子宮形成一個完美的環境讓受精卵可以安全置身其中。
從月經開始,最可以補的就是以下幾種成分的食物類別:
富有維他命E食物:酪梨、酪梨油、花生、花生醬、杏仁、南瓜、菠菜(深綠色蔬菜)芒果、蘆筍等。另外就是吃維他命E,一般成人一天吃 400-1000iu(單位),另外劑量不超過 1000mg 都是在安全範圍內。當然吃完觀察自己身體反應也是可以。
多穀類
多穀物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膳食纖維、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木脂素和酚類化合物,這些成分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相關引發疾病及肥胖。多穀類攝取可降低身體發炎相關問題,而全穀物中發現的特定營養素,如植酸、維生素 E 和硒,可以支持身體抗氧化的防禦。
omega-3/6
魚油、冷壓橄欖油及亞麻仁籽都富含 omega-3。其中鯖魚、鮭魚、鱈魚肝屬於含量最高前三名。Omega-6 則在堅果類、雞肉、蛋及黑草油。最佳攝取方式都是吃原型食物。
精氨酸
主要這是營養品的補充。在 2009 年有項實驗報告指出,連續吃九天的 6g 精氨酸可增加內膜血流及內膜厚度。但其實最有效的補充方式就是吃雞胸肉、火雞肉及豬肉!一份的份量就達到每天 6g 的精氨酸。
適量大豆類食物
豆漿、豆腐、百頁、毛豆、凍豆腐等都屬大豆類食品,在台灣食品中,屬「健康、低醣高蛋白」食品。大豆類富含植物雌激素 (phytoestrogen),這個可促進自體雌激素產生,所以很適合雌激素不夠的朋友。
目前看來,要達到自然養內膜的方式,不外乎就是要有均衡的營養。除了吃維他命,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吃肉、魚、蛋、好油,及多穀類。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心情!祝大家好孕快來!